外評報告︱特殊學校學生須學國安被批矯枉過正 教育局:確保特教生獲公平對待

社會

撰文: 馮琪雅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6 20:28

最後更新: 2024/06/26 20:45

分享:

分享:

教育局指,學校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奏唱國歌時應有的禮儀和態度。(資料圖片)

上月起近20間中小學已在教育局鼓勵下陸續披露校外評核報告全文內容,當中涉及國民教育內容備受爭議。教育局發文反駁指,特殊教育目標是確保所有特教生獲得公平對待,局方要求是基於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學生可享相同學習機會,對於有市民質疑要求就讀特殊學校的學生學習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和國家安全教育是「矯枉過正」,局方深表遺憾。

另有多於1間學校外評報告亦指學生唱國歌「細聲」,局方解釋相關評論目的是協助學校完善國民教育工作,讓學生在升旗禮更能展現對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。

教育局今日(26日)於網頁發表「政策正面睇」文章,指近日有媒體及市民只聚焦外評報告中的「小部分內容」提出質疑,包括有關學生於奏唱國歌時聲線微弱,以及特殊學校課程規劃未涵蓋國民教育應有元素,局方逐點解釋。

教育局引述,有市民認為教育局矯枉過正,認為要求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學習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和國家安全教育並不合理,局方對有關言論深表遺憾。局方解釋,特殊教育目標是確保所有特教生獲得公平對待,享有均等教育機會,故特殊學校與普通學校的學生均享有相同學習經歷和機會,包括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和國家安全教育,特殊學校亦會因應學生能力和需要,發展校本調適課程,並以適切學與教策略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,使特教生達到能力可及的學習水平。

翻查報告,有服務中度智障兒童學校常識科被指無涵蓋《憲法》、《基本法》,僅個別科目能夠連繫國安教育,被形容「進展緩慢」。

報告提及包括個別官小高年級生於奏唱國歌時聲線微弱,局方指,有關評論旨在協助學校按自評循環機制完善國民教育工作,讓學生在參與升國旗儀式時,更能展現對自己國家的認同和歸屬感。

局方又形容,國歌「節奏鮮明、曲調高昂、雄壯有力,表現中華民族勇往直前和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」,「學校有責任讓學生明白奏唱國歌時應有的禮儀和態度」,以培養學生的國民身分認同,以及對國家的尊重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